当前位置:首页
《河北日报头版刊发《魏县:扶贫微工厂里忙订单》
时间:2020-06-02 18:48:42

日前,在魏县沙口集乡刘屯村扶贫微工厂内,华盛服装有限公司的20多名女工正在车间的机器前忙着赶制棉服。该公司经理赵瑞宾指着车间内堆积满满的棉服成品告诉记者,“这七八千件都是春节后复工生产的,准备发往捷克,现在客户一直在催,马上就能出货了。”

“别看咱是个微工厂,这些年来通过质量说话,订单却不少,既有北京、安徽等地的国内客户,也有捷克、德国等的国外客户。工期已经排到8月份。”赵瑞宾介绍,前段时间受疫情影响,工厂没能正常开工,“为按时完成订单,现在周边六七家微工厂都在帮着加工生产,有专门的质检员,统一生产标准,产品质量绝对有保障。”说起复工后的情况,42岁的赵瑞宾很激动。

赵瑞宾的老家就在刘屯村附近,有多年在服装企业工作经验的他早些年租用刘屯村一家民房开起了服装厂,但由于场地有限,只有七八名工人,那时能接的订单很少,都是帮着别人加工。

2017年,刘屯村在当地政府及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利用原来村内的一个大坑地,建起了该县第一家扶贫微工厂。随即,赵瑞宾便租下来一个两层的大车间,把服装厂搬到了这里。

车间大,租金不高;按照当地政策,用扶贫资金添置了多台新设备;企业雇用贫困户工人,还能享受到补贴……在当地政府及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赵瑞宾的服装厂生产能力越来越强,产品做工好、质量高,加上县里外贸公司的帮助,来自国内外的订单一天天多了起来。

在一层车间,68岁的段书梅正与一名工人在忙着制作服装吊牌。她家有6口人,前几年她和老伴身体不好,床都下不了,孙子孙女年龄小,儿子儿媳不能出去打工,家里特别困难,成了村里有名的贫困户。这几年,她和老伴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家里也脱贫了。现在儿媳在附近幼儿园打工,儿子在北京打工,而她也在一年前来到赵瑞宾的服装厂,“干个零活儿,时间自由,既能照顾老伴,也能帮忙接送孩子,每月至少还能挣1000多元钱。”段书梅说,疫情防控期间不能出门,很担心丢了工作。她说:“前些天通知开工后,我第一天就来了,政府还给我们发了300元补贴。”

“政府支持我们,企业也要为脱贫攻坚作贡献。”赵瑞宾说,现在厂里30多名工人,大部分都是刘屯村或附近村的留守妇女,像段书梅这样贫困户家中的半劳动力,企业会根据实际情况给她们安排适合的工作。

“疫情对微工厂影响大吗?”面对记者的提问,赵瑞宾坦言,过年那几天特别担心。因为订单多,年前就备好了年后开工要用的物料,原计划正月初八开工,疫情突如其来,不开工,订单、房租等都是问题。

政府及时出台的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让赵瑞宾吃了“定心丸”。为保障用工安全,当地卫生院专门派人带着设备来到微工厂,上门为工人进行体检;扶贫办不仅为复工的贫困户发放稳岗补贴,还为微工厂发放了3万元的复工补贴,并减免了半年的房租及部分电费……

赵瑞宾高兴地说:“有政府的支持,今年更有信心了。虽然我们现在做的出口产品多,总订单量相较往年受到一定影响,但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记者从魏县扶贫办了解到,目前该县有156家扶贫微工厂,涉及服装、箱包、玩具等多个产业。为支持鼓励微工厂复工复产,该县不仅为在微工厂稳定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办理保险,发放稳岗补贴,还根据不同情况对已开工的扶贫微工厂带贫率达到30%或10人以上的,免除部分租金费用并给予2万元-4万元不等的一次性生产补贴。一次性生产补贴重点用于购置防控物资、组织贫困群众务工和扩大生产。

同时,为促进微工厂的发展,魏县还积极协调,扶持微工厂团结协作,成立服装、箱包、毛绒玩具等行业协会共谋发展。截至目前,全县156家扶贫微工厂已全部复工复产。(乔宾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