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000014348/2019-16957

发布机构: 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名称: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魏县农业特色产业扶贫技术服务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号

主题分类:县政府办公室文件

发布日期:2019-02-28

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魏县农业特色产业扶贫技术服务实施方案》的通知

  通知

 

魏政办字201913

 

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魏县农业特色产业扶贫技术服务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县对口有关单位,县政府有关部门:

 《魏县农业特色产业扶贫技术服务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222

 

魏县农业特色产业扶贫技术服务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特色产业扶贫中的支撑作用,加强农业技术服务,推动全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帮助贫困群众产业增收脱贫致富,根据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冀农科发〔20191号)精神,结合全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任务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部署,围绕完成脱贫攻坚产业扶贫任务和三年后贫困地区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着眼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和服务能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统筹整合全省农业科技力量,按照“一县一策、一产业一方案”要求,建立鸭梨、甘薯和食用菌农业特色产业扶贫技术服务体系,精准指导优化产业布局、科学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帮助提升科技创新、产业化经营、品牌战略实施等关键领域水平,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扶贫带贫能力,为打羸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重点

(一)组建专家团队。县农业农村部门组建农业特色产业扶贫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对农业扶贫产业的指导和服务。坚持县乡主体的原则,组建专家团队,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按照“五直接”的要求,明确专家团队职责定位。县、乡、村专家团队和技术人员直接对接产业扶贫项目,直接服务到村,直接包联指导新型经营主体和贫困户。

1.县级专家服务团队。由市级农业农村部门协调指导,县农业农村部门牵头组建。围绕鸭梨、甘薯和食用菌三个农业扶贫主导产业,组建由10名以上专家组成的专家服务团队。县级专家团队直接对接扶贫产业和重点项目,负责扶贫产业重大事项调研论证,指导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包联指导扶贫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积极申报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开展农产品产销衔接。已建有主导产业专家团队的,要突出产业扶贫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责任、优化结构、提升功能,纳入到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体系中来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要围绕其它扶贫特色产业,组建专家团队,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2.乡镇扶贫产业服务队。由县农业农村部门牵头组建。依托乡镇或区域农技站,组建7个扶贫产业服务队,由县、乡两级农技推广人员组成,县级专家服务团队协调指导,直接对接产业扶贫项目和贫困村,负责执行技术服务方案,落实具体技术措施,与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一起,对贫困村扶贫带贫产业项目和贫困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乡镇扶贫产业服务队成员直接包联贫困村,担任贫困村产业指导员。

3.贫困村产业发展指导员每个贫困村配备1名产业发展指导员,负责扶贫产业技术到项目到户指导。贫困村产业发展指导员由乡镇扶贫产业服务队队员担任,可同时遴选部分特聘农技员、种养大户、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乡土专家作为补充。贫困村产业发展指导员设置、职责、选聘和管理,按照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河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河北省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冀农办发20198号)要求,统筹组织好衔接和实施工作。

(二)精准对接服务。实行“六个一”精准对接服务机制,确保每个农业扶贫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村、每个扶贫项目都有包联专家和技术人员。一是对接扶贫产业项目需求,县级专家团队包联指导一家以上扶贫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或合作社。二是对接基层技术服务落地需求,每名县级专家团队专家带领指导一个乡镇扶贫产业服务队。三是对接贫困乡村扶贫技术服务需求,每个乡镇扶贫产业服务队包联指导一个贫困乡镇或产业片区。四是对接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需求,每名乡镇扶贫产业服务队成员包联指导一个贫困村。包联专家及成员要坚持技术会商常态化,及时研究解决产业扶贫技术服务问题,通过专家联市包县扶企到村入户,实现技术服务与产业需求、项目实施有效对接。在服务衔接上,县乡两级专家团队负责制订落实产业技术帮扶方案建立县乡两级专家每月到村、到项目的巡回指导及会商制度。村级产业技术指导员每周驻村时间不少于2天,与县乡专家团队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发现问题随时沟通。在服务对象上,各级专家团队要注重与农业园区、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开展对接,遴选对产业带动作用大、扶贫带贫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承接平台,以此为载体承接优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指导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三)突出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特色产业扶贫技术服务,立足全面提升扶贫主导产业的整体素质、效益和带贫能力,围绕全产业链关键环节精准对接,突出科技创新、产业化经营、实施品牌战略三大重点,着力从十个方面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

1.研究论证农业扶贫产业。县专家团队要对全县生产条件、产业结构、科技水平、市场状况、产业扶贫需求、扶贫产业发展等情况进行全面调研、科学分析,参与评估扶贫产业规划、提出农业扶贫主导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制定技术服务方案、论证重大产业扶贫项目、帮助组建服务队伍,形成规划+意见+方案+项目+服务“五位一体”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指导体系,指导当地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扶贫项目布局,突出特色,避免扶贫产业同质化。

2.指导引进优良品种。县级专家团队帮助研究论证品种选择,帮助引进适应市场、适合当地的种子、种畜禽、种苗、苗木,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将选育的优良品种在贫困县试验、示范、推广。用2-3年时间,全县特色扶贫主导产业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3.集成示范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围绕县扶贫主导产业,筛选先进适用技术和关键管理措施,集成熟化,组装配套,形成简便易行、便于推广的技术模式、技术规范、操作规程,指导技术人员示范推广。组织搞好职业农民、脱贫带头人和贫困户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技术水平。用2-3年时间,全县特色扶贫主导产业技术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

4.推广先进设施。针对农业生产条件,帮助增加投入,研究引进、推广保护地栽培和间作套种模式,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质量。用2-3年时间,全县特色扶贫主导产业中,适合设施生产的力争实现先进设施和装备全覆盖。

5.指导壮大龙头企业。县级专家团队对于承担扶贫产业带动任务的龙头企业,开展包联指导和技术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原料基地、标准化生产、产品加工、分等定级、产品标准等方面的问题,培训技术力量,增强带贫能力。对于具备较好种养基础,但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的,帮助引进龙头企业,建立产销衔接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做到每个扶贫产业都有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帮助组建“企业+合作社+基地”的紧密型产业化联合体,逐步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6.服务现代农业园区。加强创建现代农业园区的指导,把联贫带贫作为评审、支持的重要条件。每个县级专家团队至少包联指导或合作共建1家扶贫农业园区或扶贫产业园,对园区的科技创新、项目孵化、扶贫项目实施进行指导,提升园区带贫增收能力。

7.培育带动脱贫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每个县级团队包联指导5家以上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帮助对管理人员和带头人开展管理知识和技术技能培训,对合作社章程和管理运行机制进行辅导,引导合作社、家庭农场对接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综合运用流转托管、长期定单、股份合作、打工就业、资产收益、产销衔接等帮扶措施,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农户增收。

8.帮助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支持申报国家级、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项目,提升特色扶贫产业规模和质量。力争用2-3年时间,实现全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项目申报和创建全覆盖。县级专家团队帮助贫困县对标创建要求,从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科技支撑、质量控制、品牌建设、利益联结、绿色发展、管理保障等8个方面,设计完善建设内容和标准体系,指导申报创建工作开展,促进特色扶贫产业做大做强。

9.协助培育特色品牌。支持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整合传统品牌,创建叫得响、有影响的区域公用品牌;鼓励发展企业品牌。县级专家团队帮助制定生产标准,建立质量控制体系,规范标志使用,提高认证质量;指导公用品牌设计、申报和使用。用2-3年时间,力争实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全覆盖,创建1个以上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和著名商标,品牌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增强。

10.大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县级专家团队协助制定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计划,指导有关部门借助农博会、农交会、贫困地区产品产销对接系列活动、北京新发地河北品牌农产品展销平台等渠道,组织企业和产品走出去;协助开展电商扶贫,用好区域公用品牌,讲好品牌故事,传播品牌价值,推动产品变网货,创新销售方式;帮助扶贫新型主体牵线搭桥,开展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

三、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分工。建立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发改局、县扶贫开发办、县人社局参加的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全县农业扶贫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指导和综合协调。县发改局负责深入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选派科技人员开展科技帮扶指导,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科技特派员纳入专家团队。县扶贫开发办配合农业农村部门确定扶贫主导产业,在涉农扶贫政策及资金使用上予以支持。县人社局负责在职称评定、专家人才的评优评先方面给予支持。参照省级做法,建立相应工作机制,推动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服务工作开展。

(二)建立督导制度县农业农村部门制定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服务实施方案,围绕“五直接”重点服务内容,按照到产业、到项目、到贫困村的要求,明确团队组建、体系构建、包联主体、对接要求、服务内容、绩效评估、工作考核等内容,建立县、乡、村服务体系人员名单、任务清单和工作台,每季度进行一次梳理总结,及时查找问题,调整工作方向和力度。

(三)形成工作合力。整合工作力量,聚焦农业扶贫产业发展技术需求,有效整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新型经营主体等方面的科技力量,建立专家团队,开展扶贫技术服务。充分利用县内、县外两种资源,积极引进国家和县外农业科技人才、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为我县产业扶贫服务。整合资金项目,农业农村、扶贫开发等部门要结合部门职能,在重点项目投放和扶持资金安排上优先向农业扶贫产业和专家团队倾斜,在项目立项、资金审核上创造有利条件。整合服务资源,县农业农村部门和专家服务团队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对实验室、试验区、试验站等硬件设施和技术、信息、科研数据等软件资源最大程度实现共享,实现资源统筹整合、合理配置、开放共享。

(四)营造工作氛围。县农业农村局、县扶贫开发办以及各乡镇要总结推广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服务中的好模式、好经验、好做法,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充分利用各种传播渠道,突出科技在产业扶贫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典型报道,宣传在技术服务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和先进个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强化政策支持。要统筹做好农业扶贫产业技术服务的经费保障。探索和落实激励科技人员开展产业扶贫技术指导有关政策,鼓励专家团队或科技人员通过技术入股、技术承包、收益分成等方式开展技术服务,技术成果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参评农业技术推广奖;完善绩效工资激励制度,以实际贡献为评价标准,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有关法规政策,建立与岗位职责目标相统一的收入分配和股权激励机制;专家团队开展技术指导期间可按具备基层工作经历对待。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专家团队承担相关科技项目,农业、发改、水利、扶贫等涉农部门资金优先支持专家团队指导的重点扶贫项目。

(六)严格考核评价。对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服务工作实行部门工作成效考核和专家团队绩效评价考核“双线考核”。把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服务工作纳入产业扶贫工作内容,重点考核团队组建、工作指导、体系建设、对接包联、技术服务开展情况。对进展慢、效果差的,要进行约谈,督促整改提高。对县专家团队和技术服务工作进行绩效评价考核,由省农业农村厅制定绩效评价和考核办法,设定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评定标准,采取县自评、市评审、省综合评定的办法,对县级专家团队和技术服务工作作出等次评定。对成绩优秀、贡献突出的专家团队和个人,由省农业农村厅通报表扬,作为专家评聘、项目申报和农业技术推广奖初评的优先条件,并在职称评聘、岗位考核、职务晋升方面给予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