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000597302/2018-00085

发布机构: 教育体育局

名称:魏县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规划

文号

主题分类:教育监管

发布日期:2015-01-25

魏县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规划


魏县2014-2018年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规划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教基一〔2013〕10号)精神,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提升全县义务教育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关于编报2014-2018年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的通知》(冀教财〔2014〕78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一、我县教育现状。
1、基本情况。
魏县位于河北省南端,总面积864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561个行政村,其中:541个村民委员会,20个居民委员会。2013年,全县总人口99.4万,生产总值123.7亿元,完成财政收入5.7亿元。我县是河北省第一人口大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国鸭梨之乡。
近年来,我县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教育事业得以进一步发展。目前,全县共有义务教育学校287所,其中:小学249所(含特教学校),专任教师3283人,在校生72538人(其中寄宿生3988人),校舍面积322608平方米;初中38所(含完中2所),专任教师2245人,在校生22807名(其中寄宿生14043人),校舍面积281597平方米。
2、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发展带来很大影响,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期望值不断增大,对教育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能上学”转到 “上好学”。近年来,我县围绕教育工程建设,加快学校建设步伐,农村中小学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由于我县财力困难,对教育投入有限,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目前还存在一些制约教育发展的问题,如:有些学校校舍还不达标,生活用房短缺;部分学校生活设施配套不完善,教学仪器装备短缺,办学条件差;个别学校规模过大,在校生人数超标,大班额问题突出。因此,真正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补短板,兜网底”原则。
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重点改善学校的“薄弱”方面,即“补足短板,兜住底线”,确保全县学校达到 “20条底线要求”,并遵循“节俭、安全、实用、够用”的原则。使全县学校校舍建设符合抗震设防标准和综合防灾要求,设施设备购置达到学校基本需求和实际利用率。
2、坚持“一校一策,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结合我县实际,以校为单位,对照基本办学标准和实际需要,确定每所薄弱学校现有办学条件缺口,制定符合每所学校实际的改造方案。坚持“厉行节约、量力而行、实事求是”,开展薄弱学校改造工作,优先满足教学、生活需要,设备采购满足功能使用要求。
3、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全县学校按照轻重缓急合理排序,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规划实施要相对集中投入,注重效益,做到建一所,成一所。尽量做到当年规划、当年实施、当年见效。并优先解决学生桌椅,寄宿生床铺,学生饮水,农村学校信息化设施不足等基本办学条件问题。
三、确定标准和摸清底数。
1、制定学校基本标准。
按照《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卫生设施建设与管理规范》、《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等国家标准、教育行业标准及相关政策文件为基本依据,将“底线要求”结合我县教育基本现状,到2018年以学校为单位实现全部“保底”,并结合乡镇实际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步伐。
2、摸清底数,核实缺口。
参考国家、省市义务阶段中小学办学基本条件,结合县域教育现状,2014至2018年,我县需建设校舍168474平方米、围墙5500米;需购置学生床铺、食堂设备、取暖、饮水等生活设备10317台件,课桌椅27887套;需购置计算机、多媒体、教育仪器等设备35966台件,图书768405册;需购置音体美器材13217件套,安保设备252套。
四、实施目标及主要任务。
从2014年到2018年,经过五年努力,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室、桌椅、图书、实验仪器、运动场等教学设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需要寄宿和就餐的学校,学生宿舍、床位、厕所、食堂(伙房)、饮水等生活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教育信息化达到国家规定的目标和要求;留守儿童学习和寄宿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村小学和教学点能够正常运转;县镇超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逐步做到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教师配置趋于合理,数量、素质和结构基本适应教育教学需要。
重点任务:一是保障基本教学条件。建设符合标准的教学用房,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器材。每个学生都有合格的课桌椅。配备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图书,逐步达到小学生均图书不低于15册,初中生均图书不低于25册。因地制宜建设运动场地和配备体育设施;二是完善学校生活设施。保障寄宿学生每人1个床位,消除大通铺现象。配备必要的洗浴设施。食堂或伙房满足学生就餐需要。设置开水房或安装饮水设施,确保学生饮水安全便捷。厕所要有足够厕位。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保障师生安全;三是妥善解决县镇学校大班额。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充分考虑区域内学生流动人口出生和学龄人口变化,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并充分利用已有办学资源,扩容改造县镇学校,合理分流学生,解决县镇“大班额”问题;四是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和网络环境建设,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推进农村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班班通”和“人人会”。加快学籍管理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提高中小学信息化管理水平;五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岗计划,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农村学校教师职称晋升比例应不低于当地城区学校教师。
五、规划资金及年度安排。
1、资金规划
规划从2014年开始,利用五年时间,全县规划总投资30645.97万元(中央资金19975万元,省级资金8405万元,县级投资2265.97万元),全面改善我县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条件。具体情况是:2014年规划投资5220万元(中央资金3995万元,省级资金1225万元);2015年规划投资5790万元(中央资金3995万元,省级资金1795万元);2016年规划投资5790万元(中央资金3995万元,省级资金1795万元);2017年规划投资6559.95万元(中央资金3995万元,省级资金1795万元,县级投资769.95万元);2018年规划投资7286.65万元(中央资金3995万元,省级资金1795万元,县级投资1496.65万元).
2、任务安排。
我县2014—2018年,全县共规划建设校舍168474平方米;新建学校围墙5500米,购置学生床铺等基本生活设施共10317件套,购置图书768405册,课桌椅27887套,计算机5077台,多媒体远程教育设备2024台件、装备多媒体教室782间,购置教学实验实习设备28083件套,音体美器材13217件套,安保设备252套。年度实施计划:
2014年,规划建设校舍21424平方米,购置学生床铺等生活设施4300件套,图书309125册,课桌凳9750套,计算机1943台,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491台件,装备多媒体教室178间,实验实习设备6115台件,音体美器材3559套件,安保设备75套;
2015年,规划建设校舍31643平方米,围墙5100米,购置学生床铺等生活设施2403件套,图书109425册,课桌凳5068套,计算机873台,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151台件,装备多媒体教室93间,实验实习设备4995台件,音体美器材2006套件,安保设备28套;
2016年,规划建设校舍30942平方米,围墙400米,购置学生床铺等生活设施1440件套,图书156390册,课桌凳4947套,计算机1016台,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378台件,装备多媒体教室201间,实验实习设备5969台件,音体美器材3412套件,安保设备56套;
2017年,规划建设校舍36685平方米,购置学生床铺等生活设施1604件套,图书129180册,课桌凳5763套,计算机869台,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825台件,装备多媒体教室196间,实验实习设备7785台件,音体美器材3635套件,安保设备58套;
2018年,规划建设校舍47780平方米,购置学生床铺等生活设施930件套,图书64285册,课桌凳2342套,计算机376台,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179台件,装备多媒体教室114间,实验实习设备3269台件,音体美器材605套件,安保设备35套。
六、预期效益。
通过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到2018年底,全县学校达到286所,其中:小学250所,在校生75000人,其中寄宿生10000人;初中36所,在校生30000人,其中寄宿生15000人。全县所有学校达到“底线要求”,并且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2所标准化小学,1所标准化初中。
通过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全县学校校舍全部达标;县、镇等人口集中的学校全面消除大班额现象;多媒体教学进校,建立校园网,并达到班班通的目标;音体美及科学实验器材全部达标。“薄改”工程的实施,将全面改善我县学校办学条件,大幅度提高我县义务教育水平,对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七、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
成立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薄弱学校改造项目的规划、实施及协调,强力推进“改薄”工作。各单位要成立相应组织,制定、完善本单位学校建设措施,为推进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工作创造条件。
(二)多方筹集资金
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资金是关键,要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薄弱学校改造所需。一是抓住国家实施“全面改薄”工作的有利时机,积极向上申报“改薄”项目,最大限度争取资金。二是县级财政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在确保各项投入政策到位的基础上,发挥财政融资功能,支持教育设施建设。三是协调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效益好的企业对教育设施建设的对口帮扶。四是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教。
(三)确保规划执行。结合实际,制定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制定出规划执行、资金使用、项目管理、评估验收等相关制度,确保“改薄”工作有计划、按步骤、标准推进。
(四)强化监督督导。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项目要公开透明,建立公示制度,实行全过程社会监督,其技术标准、实施方案、实施的进展和结果等要向社会公布,所有项目公开招投标,实施和验收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监督。同时,要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部门的作用,建立公正、合理、高效的监管机制,防止腐败现象,对弄虚作假行为要严肃处理,确保充分发挥改薄资金效益
2015年1月25日